失眠抑郁

失眠症 抑郁症
焦虑症

精神卫生

精神分裂症 精神障碍
狂躁症

神经疾病

神经衰弱 妄想症
恐惧症

心理障碍

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障碍
癔症
您的位置:济南脑科医院 > 恐惧症 >

害羞与社交恐惧症的区别

文章来源:济南远大脑康医院

    很多的人对于不愿意与人交流当做是害羞,但是也有可能是社交恐惧症。一般的社交焦虑会在社交场合发生当时或是过后不久便很快消失,也不会在事情发生的前几周就开始出现,而且对身边朋友的负面评价也很少。可是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而言,他们倾向于在事情发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焦虑了;在事情发生后,他们亦不断地重温不愉快经验,出现导致严重逃避社交互动的行为,或在社交场合中有强烈的焦虑感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害羞与社交恐惧症的区别。

 

    社交恐惧症患者因为担心自己会成为互动时的焦点、害怕做出或说出令自己困窘的事、担心他人看出自己表现焦虑、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。因此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非常焦虑不安,与他人互动时表现沉默、紧张或退缩,甚至有焦虑症状发作的情形。因此,患者会尽量减少与人互动而选择独处,甚至有患者会无法外出工作、造成失能的情况,严重干扰个人生活、职业和社交功能。

 

   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感到害怕的社交情景之中,和其他焦虑症的患者那样,会体验到许多身体上的不适症状,如脸红、口吃、结巴、异常冒汗、呼吸急促、胸口压迫、心跳加快、发抖、手震、头晕眼花、下腹疼痛,严重者可能会慌乱地跑跳、急躁、尖叫,甚至失禁等。在心理特征方面,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往往对人际互动异常敏感,且倾向于负面评价,因此会容易有消极情绪反应,对自我评价亦有负面夸大的观点,低估自己的表现,并把负面的结果归责于自己,因此患者会无理由地想逃离人群。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多半显得孤独,缺乏朋友,这并不意味他们不需要朋友,事实上,他们往往更加渴求友谊。

 

    根据一些研究资料显示,社交恐惧症通常初发于青春期,较少在25岁后发作,一般而言,女性患者比男性多,大约是1.5倍至2倍左右,是一种不会自动痊癒的慢性病。导致社交恐惧症的成因不止一种,可能的成因包括:生理因素、遗传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,没有任何一种因素可以解释为何患上社交恐惧症。

 

    社交恐惧症除了影响一个人的交友状况外,亦会影响工作能力或日常生活表现。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症状有病识感,但总是认为自己可以面对或渐渐改善而不愿接受专业治疗,部分患者为了逃避这些令人害怕的社交情景,甚至会借由酗酒、服用镇静剂、沉迷网络或甚至吸食毒品等方式来逃避压力、减缓焦虑,往往到了合并有其他严重精神疾患(如忧郁症、药物滥用等)时,才会考虑到就医治疗。

 

    上述文章介绍得就是害羞与社交恐惧症的区别,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,包括药物治疗、认知行为治疗、暴露及社交技巧训练。因应需要而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作治疗,可以改善症状及功能。

医院地图
网络在线咨询
网络在线咨询
马上提问 即时回复 →
QQ在线咨询
QQ在线咨询
实时沟通 免费答疑 →
在线了解详情
在线了解详情
济南精神病医院咨询 →